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的7至9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為3.1%,與之前兩個月水平相同,就業不足率維持在1.1%。勞工市場繼續緊張,反映勞工市場持續處於全民就業狀態,市面好像一片昇平。這看來是打工仔的喜訊,在資方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一方面不擔心無工做,打工仔也看來更有談判權。
但有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的最新調查顯示,本港僱員明年加薪若扣除預期通脹只有1.8%,在亞洲區20個受訪國家中排名第16位,僅僅高於日本、新西蘭及澳洲。機構在8月至9月訪問了72個國家及地區共260間公司,包括90多家香港公司。而加薪最多的分別是印度、越南及印尼,內地則排名第5位。
似乎不同調查也得出一樣的結論,打工仔並未因人人就業而即時得益。就好像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早前的調查亦指出,今年本港基本薪金加幅屬低水平,估計僱主們是以2016年的經濟情況而決定加薪幅度,而去年旅遊業及進出口業表現較弱,因此僱主都較為保守。該調查顯示,建造業及公共事業的加薪水平較低,雖然建造業近年頻加人工以吸引新人入行,惟大型項目遲遲未獲撥款,空缺率高以至平均薪酬水平未見大升。調查又指,近年較多公司以員工表現決定加薪與否,加上行業競爭大,近5年愈來愈多僱員反被凍薪。
與此同時,多種行業均增聘外判工及合約工,例如在銀行業、資訊科技行業這種情況均很普遍,大大限制了打工仔的話語權。對於門檻較低的行業,從業員毋須專業知識或特別技能,薪酬更是難以大幅提升;又或是某些由一間或數間公司壟斷的行業,打工仔更是加薪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