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會上其中一項討論得比較熾熱的題目,應該全是移民潮。疫情之下,雖然絕大部份市民都需要留在自身國家或地區,但香港過去一兩年的而且確出現很多移民的個案。當中不少移民家庭中包括小朋友或年青人,而且要移民,家庭收入及資歷水平一般較為優越,在這情況下如何影響品牌的部署呢?以往相對願意花錢在學童身上的一群,現在留下來的,所願意花的數字或喜好會否不一樣?在品牌定位、價錢、包裝、銷售渠道等等是否需要作出適當改變?
筆者與教育界朋友交流的時候,亦發現不少教師及學生已經或準備移民。無論中小學或大專院校在收生的時候亦察覺這個潛在問題,加上香港一直出生率低,對於針對小朋友或年青人的品牌可能在未來發展及推廣全套計劃需要將這一個社會結構轉變的問題包含其中。
當本土學生數字有可能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而中至高收入家庭的數字亦可能出現下跌的趨勢,莫說是市場份額可能出現負增長,在部署針對性設計、宣傳及推廣的時候,所需要的資源、Content Management、包裝設計、價格定位、銷售渠道等等都需要更精準。作為市務人員,市場定位所包含的元素大家都非常明白及了解,但當社會人口、入息、分佈等等出現變化的時候,大家應該深入了解及分析並作出改變。政府現時進行人口普查,結果絕對值得大家留意。
人口流動性除了移出,也包含移入;包括由內地或其他國家及地區移居到香港的人。而這一批移居到香港的人,數字上可能未必顯示出其影響性,但如果深入了解這一批人士的入息數字、文化背景、工作類別、居住地區、家庭結構(即是否單身或已婚並有小朋友)等等,這一批來港人士或許在某些行業或市場上擁有一定的影響性。尤其是在疫情下,一眾品牌如何在圍欄之中鶴立雞群真的更需要了解本土社會人口結構轉變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