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健康生活】擔憂工作瞓唔著 小心焦慮失眠

香港人出名工時長、壓力大,或因擔心工作前景及面試等,偶爾出現失眠十分常見。很多人以為,失眠即完全不能入睡或難以入睡。然而,早醒或不能持續沉睡等,都屬於失眠的症狀。

假如一星期有三晚或以上出現失眠症狀,且伴有不安的心情或焦慮的身體訊號,例如出汗、肌肉緊張、心跳等症狀,便可能患有焦慮症,應盡快向醫生求診,讓專業人員評估失眠的原因,及早對症下藥。

情緒問題在現今都市非常普遍,據研究顯示,平均約有4%至6%人士患有焦慮症。上班族很多時為了趕死線、轉換工作或突然工作量大增感到煩躁,導致晚上想東想西,對翌日憂心忡忡,這樣一時的壓力尚未能稱為「焦慮症」。焦慮症除了導致失眠之外,患者更常無緣無故地感到焦急、緊張和恐懼,並且持續出現冒汗、手震、心跳、肌肉緊張等生理反應。

愈遲求診 愈難治癒

有些人怕被「標籤」或因首次治療效果不理想而拒絕求診,然而根據研究顯示,症狀沒有得到控制的時間愈長,之後治療的難度愈高。長期受焦慮症困擾會引致「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減少,因BDNF是細胞健康生長的重要物質,BDNF長期不足會引致抗壓能力較弱,海馬體萎縮,遇上壓力時容易緊張急躁,更加容易出現抑鬱和焦慮問題,造成惡性循環。

焦慮症就如一般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由不同原因形成,患者不用諱疾忌醫。醫生一般會為患者進行心理治療,例如共同找出壓力源頭,改變思想模式等。有需要時,醫生也會為患者同時進行藥物治療,透過不同方案及劑量來調整紓緩症狀。焦慮症看似沒有即使的生命威脅,但若長期不處理,有可能演變成抑鬱,嚴重更會出現自殺傾向。情緒問題積累愈久便愈難治療,因此若有所懷疑,建議患者亦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避免情緒觸「焦」 有方法

適當的焦慮是良好的自我保護機制,有助我們適時遠離危險,然而當焦慮變得過度,影響情緒和睡眠,降低生活質素,繼而影響工作效率,便需要正視。有很多受焦慮困擾的人擁有「完美主義」的性格,總希望事事完美、害怕出錯,於是把很多工作都攬上身,忙起來可能一邊與客戶傾電話,一邊打報告,同時間處理不同的工作。其實這樣不只容易令人精神崩緊和焦慮,反而減慢工作進度。當有做不完的工作時,嘗試列一張清單,寫下須處理的事項,再按重要性逐一完成,這樣不止能提升效率,且能減去不必要的壓力,大家不妨試試!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