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空姐但不夠高?身高像王祖藍卻沒有他的才華,於是總被嘲笑?身高是先天註定的,近年歐、美有研究指出,身高與基因有密切的關係,不同的基因組合主宰了一個人能長多高,後天因素只影響約兩成。有時,由於基因有微妙差異,即使是孿生兒,高度亦可能出現差別。
青春期長高是因為骨骺生長,骨骺位於長骨兩端的膨大部分,是未成熟的四肢長骨的生長區域。今日,香港人營養充足、疾病控制理想,不難長到基因預設的身高。由嬰幼兒到青春期,骨骺會保持開合,少女若能把握初經前後、少男體毛長出的黃金時期,吸取足夠營養,多做運動,都可快高長大。然而,一旦女性到了18歲,男性過了20至22歲,骨骺閉合後,骨骼便很難再生長。不過,即使過了發育時期,成人仍應保持運動,以維持肌肉力量及姿勢,令整體看上去高一些。
後天增高,不是沒有方法的,本地亦有增高手術,但兩所大學醫院主力幫助病態性高度不足人士﹙如侏儒﹚,並不接受以美容為施刀理由,因康復過程漫長,更需承受巨大痛楚。手術時,醫生先將病人腳骨打至骨折,激活骨骼的自癒機能。在康復期間,病人須每日用儀器拉長腳骨,骨骼癒合後便能增長,最長每條腿可拉高10厘米。手術分外固定及內固定型,前者須於腳外安裝支架,傷口較大且將愈拉愈大,容易發炎。後者則於腳內鑲入鋼釘,病人要自行或以遙控拉長腳骨,傷口雖較小,但由於只能拉長腳骨,肌肉、神經線、血管並無一併拉扯,需較長時間適應,容易做成神經麻痺、關節收縮等問題。
由於神經線極度敏感,即使每天僅拉長1毫米,痛楚仍難以言喻,更會持續好幾小時。過程動輒需半年至九個月,完成後也需半年至九個月休養。如非實際生活需要,醫生絕不鼓勵求診者進行手術。其實,社會仍有很多工作選擇,若因身高而感自卑,醫生會給予輔導,或轉介至心理治療,倒不如學習看開一點,接受自己。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