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職業性別定形中,從事木工行業以男性為主。2013年,兩位修讀視覺藝術系、才剛二十出頭的女生潘映彤 ( Minnie ) 和陳曉彤﹙小童﹚,卻選擇在畢業前就投身木工行業,成立了「石盾小木工」工作室,走出一條結合木品訂製商機和藝術創作熱情的創業路。今期《招職》跟大家分享兩位年輕女生的創業故事。
把握機遇 趁早起步
現已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的Minnie和小童,大學時期都有修讀雕塑科,從中二人學習到如何利用木材創作出不同造型的藝術品。有感於木材可塑性高,二人對木工的興趣漸濃。雕塑涉及的木工技術以美感為導向,二人課餘就從網上自學相對實務的木工技術,製作有使用價值的木品。
後來,二人想到可以訂製木箱鼓創業。「木箱鼓市價高,而客製化選擇少,我們認為訂製木箱鼓有潛在商機。」Minnie道。二人買了初階的器具和材料,便嘗試自製木箱鼓,結果未能成功,當時卻有朋友提出可借錢給二人開工作室。「朋友認為我們的主意是可行,但要有足夠空間和專業器材配合,直言『你們有才華沒錢,我有錢沒才華』,借出資金支持我們創業。」
當時二人尚未畢業,和不少大學生一樣,對前途感到迷茫,但二人同樣清楚自己相對於為求安穩而選擇刻板工作,更嚮往能持續進行藝術創作、親身實踐理念的職業生涯。在朋友的鼓勵下,二人當機立斷,決定開始創業,在工廈租下了工作室。「要做就不要等畢業後才做,畢竟由開始經營到進入市場,讓人去接觸認識需要時間。」Minnie道。
工作室開業首年內,二人在資金不足、負債的情況下無薪工作。開業剛滿一年,在收入開始足以應付營運、逐步還清了債務之際,工作室曾面臨業主加租需搬遷。幸而,當時「石盾小木工」贏得了校內創業比賽的大獎,有50,000元的獎金,剛好足以讓二人租下另一個工廈單位,及應付搬遷所涉及的費用,化險為夷。
度身訂造 建立口碑
女生做木工並非主流,因木工涉及不少粗重工夫,但見Minnie和小童由鑽木刨木,到剫木鋸木,都有板有眼、駕輕就熟,絕對是巾幗不讓鬚眉。歸根究底還是日子有功,這幾年來二人持續從網上和書本進修,亦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改進,才有現時的功架。工作室出品的木製品,小至木匙卡套,大至木櫃床架,都由兩位女生一手包辦。
工作室以木工班和訂製木製品為主打,兩者都以為顧客度身訂造為宗旨,「我們會用很多時間跟客人去溝通。當客人提出一個意念,我們便會為對方詳細分析可行性。木工班安排具有彈性,可按客人所需調節。不論是大型還是小型的木製品訂單,我們都會願意做。」小童道。用心而靈活地回應客人需求,自然就能建立口碑。因此,客人當中不乏回頭客,亦有不少由舊客轉介的新客。
「石盾小木工」社交媒體專頁現有過萬粉絲,然而二人表示市場營銷並非他們所長。「比如說『網上內容要怎樣寫才吸引』、『作為一個品牌如何在市場定位』,對我們來說都是難題。十分感謝修讀市場學的朋友提供意見,又主動幫忙撰寫、發放新聞稿。」Minnie道。除了於網上展示製成品,工作室主要靠節日時辦工作坊吸納新客。「新客人可從工作坊初步認識我們,繼而了解其他我們可以提供的服務。」小童道。
創業路走了近四年,最令二人鼓舞和感動的,是得到客人的信任和肯定。「曾有新開業的小店找我們訂做傢俬,起初只是試做一件,結果店主對成品滿意,便將店內很多件傢俬都交由我們去做。」Minnie笑說。現時平均每人月入約10,000元,雖仍未足以負擔家用,但至少已可自給自足。在不斷嘗試、開拓業務的過程中,二人逐步貼近了結合志趣和工作的理想職業型態。
文:Hazel Ha
圖:Steward Chan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