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討厭開會,認為會議浪費時間。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們可以想像到他們平時應該有太多不良的會議經歷。一個有效的會議,能讓人從會議室走出來之後變得不一樣;相反,一個糟糕的會議只會帶來更多壓力和負面情緒。究竟,世界上有沒有辦法可以幫助我們走出糟糕會議的困局?有,答案或許是走路。
筆者在網上讀過一篇關於走路的文章,作者引用二十世紀意識流文學家喬伊斯和伍爾夫作的文學說明走路與思考的關聯。有看過他們的作品的話,你就會發現他們喜歡描繪人物角色的思緒,而那些人物角色的思潮發展,往往是受走路時所遇見的人和事和物所影響的。跳出虛構的文學情節,伍爾夫自己在現實中的很多論點,都是透過走路時思考而得出的,看她的隨筆A Room of One’s Own就會知道。事實上,走路會將血液和氧氣帶至身體各個器官,包括腦部,有助思考和記憶。或許這就是為甚麼有時候我們想了一整天也想不透的事情,竟然在我們走路時突然想通了。
既然走路有這麼多好處,何不邊走路邊開會?研究文學的美國學者Karlyn Crowley以親身經歷分享了邊走路邊開會的好處。逃離侷促、令人窒息的會議室後,她指邊走路邊開會會思考得更好,能令會議更有效。不過,她提醒讀者並不是所有議程的性質都適合採用這種流動方式,經過試驗後她發現那些需要大量創意、分析和腦震盪的議程才適合。
你可能會質疑邊開會邊走路是否真的可行,但當今天每個人身上都至少有一部智能設備時,其實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辦公室。長期以來,我們總喜歡規範自己,以為會議就一定要坐下來進行,但其實不同議程是可以採用不同方式的會議的。想找靈感?何不一起來個遊車河會議,邊穿梭社區邊腦震盪?
踏進新一年,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對以往做事方式的更新。有時候,用更有創意、更聰明的方式工作比「辛勤」工作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