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每週平均工時是多久?答案或許可怕到我們不願意回答。有人說今天的社會十分扭曲,人們將長工時視作勤奮的表現,投放得愈多時間,所完成的工作就會愈多,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一位來自加州的學者近來便出書反駁這種說法。
研究人類與科技的Alex Soojung-Kim Pang是史丹福大學的訪問學者,亦在美國矽谷中擔任顧問。他的新書Rest: Why You Get More Done When You Work Less以最新的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支持,證明長工時並不與高效率構成正面關係,希望鼓勵讀者挑戰自己舊有的「工時長休息少」工作模式,重新建立一個看重作息的生活。
Alex Soojung-Kim Pang接受訪問時表示,長工時最初或會提升工作效率,但長遠來說對員工和公司還有工作效率弊多於利。他在官網中提到,歷史上很多具有創意的偉人如諾貝爾得獎科學家、暢銷作家、作曲家、藝術家、政治家等專注工作後一定會有段時間休息, 因為休息能夠使他們更具創意、更長壽、生活更美滿。
值得注意的是,Alex口中的「休息」,指的是一種故意的休息(Active rest、Deliberate rest),亦即是要你活躍起來,例如做運動、建立一種能使你全程投入的興趣,這種活躍的休息更能讓你更快恢復魄力和精神,相比起被動式的興趣如看電視、煲劇、上網和打機有效得多。
互聯網、即時通訊的方便確實對都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造成很大的挑戰,間接令員工變成全天候命,隨時要接收來自工作的資訊。然而,外國近年亦掀起了一股逆科技潮流,十分值得我們參考和思考──英國有公司塑性禁止員工用電郵溝通;美國矽谷科技公司如Basecamp和Treehouse將工時縮短;法國推保障員工下班後拒看電郵新法例等等,初創企業的例子告訴我們其實工作模式也可以有很多種可能性。
想過怎樣的生活終歸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誰說打工仔一定要做工作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