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提過,買債或優先股收息,如不違約,現金穩袋。但當公司發展一日千里,化身股皇時,債息、股息卻不會調整,好處無從享受。究竟有沒有途徑,既可收息,又可受惠公司普通股股價上升?答案是可換股債券 ( Convertible bonds,簡稱CB )。
CB持有人,有權利 ( 並非義務 ) 將持有的債券換成普通股。以一實際例子說明:美國社交媒體網站LinkedIn ( LKND ) 於2014年6月發行可換股債券,條款如下:
CB票面值:$1,000
換股價:$294.5421 ( 當日LinkedIn正股價格為$222.9 )
票面年息率:0.5%
換股比率 ( Conversion ratio ):3.3951 ( 意味每張CB可以換取3.3951股LinkedIn的普通股 )
到期日:2019年11月1日
假設LinkedIn股價大發神威,上升至$400,CB持有人可選擇行使( Exercise ) 換股權利,換取普通股,股票市值為$400 x 3.3951 = $1,358.04,減去之前買入債券的本金$1,000,獲利$358.04。
但現實情況,是LinkedIn的股價,於執筆時 ( 2016年2月 )下跌至$100。由於正股股價低於CB訂明的換股價,CB持有人當然不會選擇行使換股權利,而選擇繼續收取債息。假設CB到期時,LinkedIn股價久沉不起,續低於換股價,換股無從,CB持有人仍可取回債券本金$1,000。
從上例可以見到買CB的獨特好處:公司普通股上升時,CB便是股票。反觀普通股跌到「一仆一碌」時,CB便是債券,受股價下跌的影響較少 ( 上例不買CB,而直接買正股的話,股價由$222.9直墮至$100,虧損超過五成 ),風險較買正股低。只要公司運營無大礙,沒有違約,縱不能受惠股價上升,亦可繼續收息,直至到期取回本金。
由於買CB,實際上等於買債券加正股的認購期權 ( 於特定價格換股的權力 ),用打麻雀術語形容,是「叫兩飛」,潛在的最高回報,理論上一定比普通債券為高,所以CB的息率,必比普通債券低。公司發CB籌集資金的最大誘因,就是降低融資成本,當股價大升時,保證能配股,增股本,減債務。
由於CB可以換股,所以當普通股股價接近CB換股價時,CB的價格會受股價影響至鉅。而如上例LinkedIn的CB就算普通股股價倍升,也跟換股價相差甚遠的話,CB價格則主要會受公司信貸評級,以及市場整體息率所影響。
想投資美國上市的可換股債券,買入專門投資CB的ETF最為簡單便捷。當中資產規模最大的,是SPDR Barclays Capital Convertible Sec ETF ( CWB ),達27億美元,每天成交股數近50萬股 ( 2016年2月數據,下同 ),流通性不俗。CWB總持股數近百隻,持股相對比較集中,十大持股佔總資產約30%左右。
至於行業分佈方面:科技佔44%,消費佔21%,金融佔13%。正因如此,CWB跟科技板塊ETF ( XLK ) 的股價相關系數,過去五年,高達0.816。如果科技板塊遭拋售的話,CWB價格多會受到牽連,但同時亦造就了低吸良機。
執筆時,CWB股價為$42.05,歷史息率為5%。
*「美股隊長」備註:CWB現時處於下跌趨勢中,可以耐心等待更好的買入價格。
( 刊出日期:2016年4月8日 )
By CP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