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就脫歐一事鬧得沸沸揚揚,英國首相文翠珊決定延遲脫歐協議表決,並前往歐洲探訪諸國元首及歐盟委員會,商討可否更改脫歐協議。
日前,外國傳媒就指出,英國政府在文翠珊宣布延遲表決之前,曾經在Facebook上投放了大約十萬英鎊的廣告,且尚未計其他平台如Google及Twitter,結果惹來反對派力斥政府亂使納稅人的金錢。
我是個做數碼營銷的人,習慣了社交媒體把全世界視作一個整體,相信地球村的概念,自然認為英國脫歐是弊多於利。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重點是:為甚麼傳媒可以獲得這些昔日被Facebook視為重大機密的消費數據。
相信各位做社群營銷的同行,近來都已收到Facebook的訊息,表示Facebook page將會顯示其管理員的國籍。這相信是因為Facebook仍受到早前被指遭俄羅斯廣告公司利用,影響美國總統選舉一事,而作出的補救措施。
其實除此之外,Facebook亦推出了另一提高廣告透明度的方法,就是開放了「Facebook Ad Library」,以收藏所有與政治宣傳有關的廣告,供公眾查閱,收藏時間更長達七年。
目前Facebook Ad Library只有四個分區,包括英國、美國、巴西及其他國家。另只有美國及英國會定期推出報告,歸納當地的政治廣告。故此,相信傳媒是透過這渠道,得知連英國政府都付錢做游說的工作。
為甚麼英國可以「享有」與美國相同待遇呢?實情是在今年10月,英國政治團體被爆出利用Facebook平台,以「Dark Ad ( 即除廣告受眾外,其他人都看不到的廣告帖子 )」方式暗地裏賣廣告。因廣告內容無法讓一般人得知,真偽更難分辨。在一片又一片投訴聲音之下,Facebook唯有加強英國的政治廣告管理了。
Facebook對政治宣傳愈來愈敏感,恐怕未來在Facebook上做政治宣傳會愈來愈難。香港目前暫未被列作被監視之列,我嘗試去Ad Library搜尋「林鄭月娥」或「Carrie Lam」,均未有找到任何資訊。但若Facebook未來被世界諸國愈罰愈重,難保不會將相關措施推行全球。
事實上,外國透過社交平台宣傳政治廣告的模式早已引進香港。大家應可留意到,每當在選舉前約三個月開始,便大量收到政治廣告。我曾查閱過候選人向選舉辦申報的單據,發現候選人、特別是建制派在社交媒體上賣廣告,金額可高達十多萬。當然,這還未計算其他「有心人」,在官方專頁以外發方的廣告。
現在的選舉廣告,無論是線上及線下均非常混亂 經歷過在選舉期之前,某候選人竟可以在紅隧口賣巨型廣告,我覺得政治廣告的透明度提高,是一件好事。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