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氣象和曆法三者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學術。而星象學是一門哲學,古聖先賢在8,000年前或更早的伏義年代,憑藉肉眼便能透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易經》繫上四章 ),就能感知宇宙和星雲的形態而畫出太極圖,然後再發展出先後天八卦、六十四卦及易經等學說。
時至今天,易經仍是現代中西方文化爭相學習的知識而無法取代,要說星象學遠超科學絕不為過。
古中國的星象學,在當時的生活與文化條件的落後之下,賢能義士只會成為帝皇家族囊中之物,甚至一度被禁止民間學習。普通或較低水平的星象家或命理家唯有以最簡易的八字學在民間混生活。由於當時的社會除了大富人家才有機會讀書之外,幾乎所有平民都是文盲。對於命理一半知解的民眾透過途聽途說而觀察周遭發生的好事或壞事進行天時地利的解讀,然後寫成古籍,最終可能成為現代命理師爭相學習的經典。以下便是一些我們發現的問題。
由於古書並沒有標點符號的概念,以「其夜子初二刻」這一句宋朝古文為例,從古至今不少命理界都解讀為「其、夜子、初二刻」並指「夜子」為23-0時,而「早子」為0-1時或是倒轉的時序,後來更發明了「初初刻、初一刻」等等論點而出現了不同計算八字換柱的方式。但是自古以來只有「子初」代表23-0時,而「子正」代表0-1時之分。因此,皇極星象認為原來的正確文法是「其夜、子初、二刻」,足以清晰表達了「當晚的23-0時的30分鐘 ( 一刻代表15分鐘 )」。
其次,古時沒有黃道座標等概念 ( 逆時鐘 ),在八字命理學上只會應用到順時鐘的「月建」系統,即「極星」來推算「月柱」,並採用曆法上紀年紀月的方法計算「交節」點 ( 相黃道交宮中15度 )。實際上,黃道運動是「天命」的自然運行法則,若命理完全忽略了「中氣」( 黃道交宮0度 ) 才是「立命宮」的起點,便有可能出現莫大的換算落差。因此,八字不是迷信,而是不經思考便深信不疑的人的自身問題。
目前,只有以順黃道,逆時鐘的七政四餘,即日 ( 太陽 )、月 ( 太陰 ) 與金 ( 太白 )、木 ( 歲星 )、水 ( 辰星 )、火 ( 熒惑 )、土 ( 填星、鎮星等星曜 );四餘是指紫炁、月孛、羅睺、計都等四虛星是符合天命法則。可惜是它除了以上問題,還缺少了出生地域的空間因素換算,只論命宮和神煞,這與西方星象相比,顯然美中不足,難以精準解讀人生。而熟悉天文地理,無所不學的古籍學家 —— 黃家騁博士便就此疑惑而把古中國命理、易經與西方星象結合,並進行改革創新,成為今天大家所認識的皇極星象學。
*以上內容及資料僅屬個別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www.cpjobs.com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