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你好諗Sir
本人是普通打工仔一名,由於想家人在正確的財務自由路上,早日財務自由,多啲時間陪家人及小朋友,希望諗Sir指導。
本人家庭成員共五人,包括我先生、兒子、本人媽媽及妹妹。我和家人2008年第一次聯名買自住樓。跟先生2010年結婚,由200呎單位買入買出,共買賣了數次,於2014年買入現時九龍東約580萬元自住單位。由於小孩關係,原本想賣樓搬去校網較好的地區及較大單位,不過現時有新想法,計劃將現有的三個九龍東單位,用「無變有」法門,借盡八成,然後將三個單位出租﹙估計每月租金收入42,000元﹚,再租﹙約30,000元﹚一個黃埔四房單位一家人住,家人共識一起住較方便。借盡八成後應可貸出546萬元,打算再買一層約300萬元的舊樓,照付DSD,或做套房。其餘金額打算先上息001/003,再投資債基或直債。請問這個想法可行嗎?我家庭資產佈局正確嗎?感謝!
以下是詳情:
•本人35歲女,月薪30,000元,固定薪金,未扣MPF,另外每月不固定約5,000元教琴收入。
•我先生36歲,月薪15,000元,固定薪金,未扣MPF,另外炒散每月約3,000元。
•本人母親60歲,家庭主婦,幫手湊孫,未買過樓,祖父的公屋掛咗我媽名。
•本人妹妹32歲,月薪16,000元,固定薪金,未扣MPF,另外每月不固定約5,000元教琴補習收入
•我小兒4歲
資產:
•九龍東兩房單位380萬元購買,現值580萬元,尚有290萬元貸款,現自住﹙我名做按揭﹚。
•九龍東一房單位360萬元購買,現值460萬元,尚有210萬元貸款,現出租11,000元。此單位我和媽媽合購,現出租﹙我先生名做按揭﹚。
•九龍東兩房單位,現值530萬元,尚有210萬元貸款。此單位妹和媽媽合購,現媽及妺自住﹙我妹名做按揭﹚。
•大陸樓買入價160萬元人民幣,尚有90萬元人民幣貸款,度假及打算退休用﹙全家人合購﹚。
•大陸舖位,本人和朋友合購佔15%,約60萬元人民幣。每月租金回報,我只收1,000元人民幣。2016年底購入,希望作二、三年投資升值用。
•大陸寫字樓,本人和朋友合購佔15%,約40萬元人民幣。每月租金回報,我只收1,500元人民幣。2017年購入,希望作二、三年投資升值用。
•本人和先生持有約10萬元現金,每月只可儲蓄約3,000元。
謝謝諗Sir指導
答:
呢個家庭,收入普通到唔普通,兩公婆夾埋搵55,000元。佢地做妥三件事,現時雖未成人上人,不過財政實力隨時比月入十皮嘅「老細」好。
1.接受自住樓先買細後換大。引述讀者:「和先生2010年結婚,由200呎單位買入買出,共買賣了數次,於2014年買入現時九龍東約580萬元自住單位。」
2.用足屋企人及朋友名及借貸力買樓,良好家庭理財意識。讀者用盡先生、阿媽、阿妹各單名持一間樓。而自住樓就自己單名持有。咁做可避開買家印花稅及做足八九成上會,令買樓首期大大減少。另外自己財力唔夠,同朋友夾份。明白市面上有些人用公司名義叫你買樓或者海外樓。又或Agent同你講海外200萬元樓佢出三成同你一齊買,筆者想指出上述都很有機會是「花招」。若覺得有香港單位值得購入,其實只需簡單訂立分權共有之契約,例如四個人每人25%,咁就已經好「均真」咁完成交易。如轉用公司名,有可能三個人「夾死」一個。如Agent出三成,即表示呢個單位好高佣囉。不過香港樓就應無經紀撩你夾份買,因為咁做構成利益衝突而觸及《代理操守準則》,而賣海外樓獲地監局豁免。
3.唔買股票。唔係話股票無用,不過建議身無分文無家室,或除磚頭外資產水平已達幾百萬元的讀者才考慮花時在股票。發掘好的生意趁早買入,以至長期持有而當中監察管理層是否盡責,不是一般打工仔可花時間做好的工作。
讀者有新想法,一是利用一拆二按爆去令自己手上現金增多,補足現時現金只得10萬元的死穴。二是估計懂了點自己安排文件在人工不升下而借貸力合規再升,免除搵會計師做的高費用,對日後置業更有信心。惟筆者認為不要急於在貸出546萬元後即買多一間舊樓收租。因讀者手上樓夠多,樓市再升佢仲有得Happy,如樓市跌佢揸500幾萬元在手,先可減低負資產被Call loan要補錢之風險,再而得樓市跌得20-30%之後,睇定定用平價落注未遲。相反如看倌未有樓在手就無條件等。應平平地買間細租比人貼自己再租又好,或自住亦可。
同意理財應一個家庭咁睇,因為香港物價及樓價已高得不是一個人可負擔起來。學懂怎和直系親屬聯手游走股市樓市,一定好過單拖應對。讀者套咗546萬元可運用收息101之債基疊增之法收息,收住20%一年去等市跌。當佢只投一半,280萬元一年收息達56萬元,一個月成48,000元。儲兩年已夠首期再比佢搵人名再買樓。債基風險低於股票一半,此為計算波幅及標準差後之結果,亦是抄老師傅本書的做法。利用Standard derivation﹙標準差﹚去量度風險是Finance degree課程內教授之常規知識,不是筆者自創。另若讀者家人對股票有興趣,可找兩人作研究,在家庭資金抽幾十萬元比佢地買股。始終股市有其好處,但做法必定是選對時機唔長坐,令個人資金長時期曝露於市場風險唔值得。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