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Advice 名家分享

【打工/創業e世代】 如何善用社交平台及網舖?

網購盛行,很多人開始在Facebook開設專頁,發放商品資訊,吸引顧客留言及私訊,並透過私訊對話確認訂單,完成交易。那為何還需要一間網舖 ( 一個能讓顧客自助瀏覽,加商品進購物車,付款及完成訂單的系統 )?因為若只單純利用社交平台上對話,經營及拓展網上生意,很快便會遇到三個問題。
 
問題一:付款麻煩
現時Facebook在香港並不設付款方式,顧客和商戶在對話後需要留下銀行或PayMe等賬戶號碼,讓顧客自行到ATM或其他途徑付款,過程十分轉折,時間一久顧客購物欲下降,很容易造成大量棄單,令網上生意轉換率低。現時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成熟的線上付款途徑如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支付寶、轉數快FPS等,有些網舖系統已全面支援所有這些付款方法。對顧客來說,只要有其中一種付款方法合適,便可即時輕鬆線上付款,從而減低棄單,提高轉換率。
 
問題二:Facebook的自然觸及率很低
儘管Facebook專頁已累積一定數量的追蹤和讚好,商戶的帖文也只有很少人會看到 ( 大約能自然觸及到2-3%粉絲 )。不懂以轉換為目標廣告的商戶,廣告往往只能帶來不是真正對商品有興趣用戶的讚好 ( 多為外籍人士 ),而沒有訂單。
 
到底該如何讓廣告有效率投放給高機會購買的用戶呢?答案是數據。當你擁有自己的網舖,以及這網舖能在數據上與Facebook連結整合後,每一個訪客的瀏覽數據、他與網舖的互動 ( 包括用戶瀏覽/加了哪些商品入購物車、停留了多久、最後結賬的商品及其總值 ) 也能夠收集及跟Facebook整合。Facebook就有能力憑這些數據,不斷對廣告進行優化,讓廣告派送給過往最多網購表現,最高機會對你商品有興趣及結賬的用戶,提升廣告效益,商戶的轉換率及生意額。
 
相反,若沒有網舖單靠對話進行交易,Facebook是沒有方法獲得能提高轉換率的數據,也不懂得哪些用戶最後有沒有結賬付款。若用這方法在Facebook平台上做網上生意,等於用沒有瞄準器的槍作遠距離射擊,徒勞無功。
 
問題三:難以處理大量訂單
在網舖建立初期,生意不多,可以以人手應付輸入訂單。但當網舖擴展,面對數以百計的訂單時,每次用人手記錄訂單詳情、貨品發貨情況、利用訊息或電郵發送確認訂單或提醒顧客付款,這些都花費商戶大量時間,容易出錯。若有一個完善的網舖系統,將所有流程自動化,包括記錄每項訂單的狀態、交易詳情、商品剩下的貨存等,商戶便不再需要花時間輸入。如果想進一步深入研究訂單,只需一鍵便可以匯出Excel,查看全部數據。
 
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
其實使用Facebook作推廣及擁有網舖作營運並沒有衝突,反而是互相補足。事實上,很多成功網舖商戶會在顧客於Messenger詢問時直接發送商品連結,讓顧客自行查看,這有三個好處:
 
盡快讓顧客習慣熟悉使用網舖。
當顧客一踏進網舖,便留下數碼腳印及數據,不單可讓商戶進行再行銷 ( Re-targeting ) 廣告,亦可集合更多數據作更精準的相似受眾 ( Lookalike audience ) 推算。
想像若你是賣鞋的「女鞋國」老闆,有十數個鞋的款式,每個款式都有唔同尺碼、顏色、存貨量 ( 0-5 ),客人可能需要作出大量的詢問,查一下某款式某尺碼某顏色有沒有貨,沒有的話再查下一個,你便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應付,但可能只有數個訂單。( 註:女鞋國每次直播後一小時可以有300張訂單 ) 讓顧客自己瀏覽網舖,一方面可以幫商家省下很多溝通時間,另一方面在顧客瀏覽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更多有興趣的商品,購買更多。
 
有些網舖系統更提供會員制度,讓會員顧客查閱自己的購買記錄,商戶亦可透過會員制度,根據消費習慣把顧客分為不同級別會員,為他們提供各種宣傳優惠。例如向金級會員提供八折、銀級會員九折,吸引顧客再次購物,提高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