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對既有法律框架和道德規範構成挑戰,也體現在剛剛過去不同的選舉中。每日社交媒體上快速傳播的新聞,不論孰真孰假,對每個選舉都有關鍵作用。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 ( Pew Research Center ) 的調查,20%的社交媒體用戶曾基於社交媒體的內容,更改過自己對社會、經濟、政治、種族問題等看法。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UCLA ) 教授羅伯茨 ( Sarah Robers ) 稱,社交媒體顯然成為大選中最方便的工具,因為他們好用,就在你的兜裡,這使他們成為異常強大的工具。
就以去年美國總統大選為例,根據美國兩大社交媒體Facebook和Twitter的數據,用戶在11月8日選舉日當天活躍度暴增。Facebook稱該日活躍用戶的10%,即全球1.15億用戶在當日進行「點贊」( Liked )、發布推文、評論或分享了內容,使有關大選的內容在其平台上被推送了7.16億次。 Twitter用戶在當日選舉結果出現前共推送了7,500萬條推文。兩位候選人在競選過程中不斷使用Twitter進行宣傳,並相互揶揄、批評和抨擊。明顯地,特朗普運用得更頻繁、嫻熟,他曾表示傳統媒體對他有偏見,因此更信任社交媒體。他的Twitter賬戶一天內更新多條,並有1,470萬追隨者,而希拉里的「粉絲」數為1,090萬。
社交媒體已成為男女老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上的留言製造了一個被建構出來的社會「真象」,兩黨死硬派不會被這些留言動搖,但未有立場者多看這些留言,耳濡目染,難免受到這種網上輿論的影響,甚至被鼓動去支持某一候選人,選情便是這樣被造出來。
值得一提是社交媒體跟互聯網一樣,同樣是一把「雙刃刀」,更何況以現今科技水平,用人工智能操控的網絡大軍上載,作為網絡打手不足為奇,的是在引導輿論,規規矩矩的真人留言的網民可能都不知自己陷入這種造假陷阱,既會回應,更會轉發留言。
我們的特首選戰已經展開,各選委從各媒體平台取得的資訊都可能存有不可信的成份,由於大部分選委都來都自民意授權,故此在決定投票前是否也要以此為鑑?
圖:Shutterstock
以上文章刊於《招職》。